CET中电技术推出光伏“四可”方案,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

发布时间: 2025-11-13

自2024年8月起,国家及地方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光伏项目需具备“四可”能力,推动电站技术的升级换代,旨在构建更加稳定、高效、智能的光伏能源体系。

2025年8月,在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发布的《关于提升广东省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求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应满足“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存量分布式光伏项目要在2027年底完成“四可”改造

同时,该通知中明确了涉网安全管理范围,文中提出“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的业主(单位)按要求组织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必须保证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通信设备等二次系统配置符合要求,避免‘带病入网’。”针对存量分布式光伏项目,提出“持续推动不满足涉网安全管理要求的存量新能源完成涉网安全改造

CET中电技术推出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解决方案面向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存量分布式光伏改造项目提供不同改造方式,实现新能源发电精准感知、智能分析预警、AGC/AVC功率控制,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光伏入市交易。

 
  • 可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运行状态可被实时监控,包括设备性能、环境参数、电力输出等关键数据;
  • 可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对发电功率、电压、电流等数据具备准确测量能力;
  • 可控:通过遥控并网柜保护测控的出口控制开关分合,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自动化控制;
  • 可调:通过边缘网关内智能AGC/AVC算法实现对逆变器出力的群调群控,根据电网负荷需求调节电站的有功/无功功率输出;

分布式光伏项目改造方式:

场景一: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

CET中电技术提供全套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解决方案,由边缘网关直采逆变器、光伏断路器、保护测控等装置,上传四遥数据至调度系统,接受调度指令,进行功率分解,实现逆变器的群调群控。

场景二:未实现调度直采的分布式光伏改造项目

在未实现调度直采的分布式光伏改造项目中,方案通过增加并网点测控装置、边缘网关、数采装置/协议转换、配电安全防护装置,实现调度直采。
实施方案后,并网点保护测控装置用于直采并网点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数采装置用于直采逆变器数据并实现协议转换给边缘网关,边缘网关实现AGC/AVC调控,与配电安全防护终端配合上传至边缘集群或配网主站。
 
场景三:未实现功率调节的分布式光伏改造项目
在未实现功率调节的改造项目中,方案通过增加边缘网关、数采装置/协议转换、配电安全防护装置,实现功率调节。

实施方案后,数采装置用于直采逆变器数据并实现协议转换给边缘网关,边缘网关实现AGC/AVC功率调控,与配电安全防护终端配合上传边缘集群或配网主站。

场景四:中压(公共连接点10kV及以上)分布式光伏项目
针对中压(公共连接点10kV及以上)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南方电网10kV分布式新能源直采技术方案》的规定,由用户侧加装“边缘网关”,实现直采直控的技术方案。
典型产品介绍:
(1)PMC-1606-CEP  II型及III型边缘网关

✅ 支持AGC/AVC策略控制,支持远方或自治模式,并具备恒功率控制、负载跟随、定时充放、计划曲线等多种储能策略控制。

✅ 支持与边缘集群通信,满足《南方电网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体系化技术标准第2-2部分:边缘网关即插即用接口及协议》要求。该项技术CET已应用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区。

✅ 支持国网IEC104转发调度协议,该项技术CET已应用于重庆、陕西、山西、山东、浙江、安徽等省份的调度平台。

(2)iSmartGate系列数采装置

✅ 全协议兼容,采集无忧

支持Modbus RTU/TCP、IEC101/103/104、DL/T645、CJT188、DNP3.0等主流工业协议,并支持自定义协议扩展,轻松对接各类设备与系统。

✅ 多协议灵活转发,无缝对接各类平台

支持Modbus TCP/RTU、IEC101/104(含客户端)、SNMP、阿里云MQTT、天枢云MQTT等多种转发协议,轻松实现一机多平台上云入网。

✅ 大容量智能存储,数据持久可靠

存储周期1–60分钟灵活可设,支持1分钟间隔存15天、5分钟间隔存75天以上曲线数据,满足长期本地缓存需求。

✅ 断点续传、数据不丢; 一点多发、分发无忧

内置≥8GB存储,网络中断恢复后自动补传,确保数据完整;支持同时以不同协议向4/8个平台并发上传,高效对接多系统。

 

相关推荐

  • toolbar
    181-2628-3820
  • toolbar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